企業名稱:重慶凱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
聯系人:李先生
電話:023—88364993
手機:15826475698
郵箱:li731929@163.com
網址:www.gcxcmrc0.cn
地址:重慶市沙坪壩區青木關鎮怡苑新區
聚氨酯產業將再起蓬頭
日前從2012中國聚氨酯產業鏈投資與發展論壇獲悉,受全球經濟低迷影響,國內聚氨酯市場萎縮,出口受阻,生產過剩,前行壓力明顯加大。但專家預測,在國家利好政策出臺的刺激下,通過結構調整、創新下游、擴大內需、加強出口等綜合舉措,整個行業從第四季度起將逐漸走出陰霾,這個朝陽產業將再起蓬頭。
經過10多年的發展,我國已成為全球Z大的聚氨酯生產國。聚氨酯產業的升級步伐比較穩健,技術創新水平不斷提高。與此同時,國內異氰酸酯主要原材料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(MDI)、甲苯二異氰酸酯(TDI)和聚醚多元醇(PPG)等擴張過快。以原料TDI為例,因
歐美環境壓力和新興市場崛起等因素,全球TDI生產重心正向中國轉移。2011年全球TDI總產能已達257萬噸,亞洲為130萬噸,其中中國76萬噸,為全球第一。而2011年中國實際產量48萬噸,表觀消費量56萬噸。顯然,我國TDI產能過剩很多。2011年底,國內TDI市場價為
每噸1.8萬元左右,接近廠家的成本線,今年上半年由于下游整體需求疲軟,價格行情仍徘徊在低位。
在2008年金融危機與歐債危機沖擊下,聚氨酯生產遇到開工不足、投資效益下降等嚴峻考驗。去年10月以來,國內聚氨酯行業由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推動的“正向價格傳遞”,轉變為受下游需求減弱的“逆向價格抑制”。
從聚氨酯制品看,2011年全球聚氨酯總產量1800萬噸,其中中國產量近700萬噸,約占全球的38%。其主要品種有軟泡、硬泡、合成革漿料、鞋底原液、彈性體、氨綸、涂料、膠黏劑和密封劑等。
據預測,到2016年中國聚氨酯產能1100萬噸,占全球的近50%,總產值3000多億元。產能增長主要來自巴斯夫、萬華、拜耳、亨斯曼等公司項目。
面對聚氨酯產能過剩、市場萎縮等新問題,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秘書長朱長春在會上對本報記者表示:正因為是朝陽產業,對問題我們宜“疏”不能“堵”,關鍵要保持行業的一池“活水”,產能過剩是相對的,只要控制好上游,拓寬好下游,前景還是較好的。
朱長春提出,要從三個方面做好行業的“疏導”工作。
一是做好產業發展預警。盡管中國政府提出“十二五”期間大力發展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,但市場走勢常常會有意外,對產業投資要及時提示風險。有專家預測,根據目前產能及表觀消費量的增長趨勢,預計2015年中國TDI產能過剩50%,PPG產能過剩40%,所以企業上項目更要謹慎。
二是竭力拓展內需市場,提高產業集聚度,延伸、拓展產業鏈。聚氨酯材料的應用十分廣泛,要通過創新研發和企業開展互贏合作,使材料更多應用在建筑節能、汽車及新能源車、環境保護、電子電氣、家具裝飾、風電、高鐵等領域。
三是要堅持產品“走出去”,引導企業出口到新興經濟體。如國產的摩卡(MOKA)產品,其性價比是市場中Z好的,應成為出口的目標產品。
論壇上有專家提出,國內聚氨酯市場止跌回升的苗頭已有顯現。我國聚氨酯材料領域著名專家黃茂松表示,由于“11·15”大火,聚氨酯外保溫材料被打入“冷宮”近兩年?,F經多方努力,國務院于去年底頒布了《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》;Z新的住建部規劃提出,到2020年全國新建建筑,東部要實現節能75%,中西部節能65%,還提出對400億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實施節能改造。此外,新的《外墻外保溫系統技術要求及評價方法》、《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燒性能分級》國標已送審,可望近期出臺。黃茂松說,這些好消息,都為聚氨酯硬泡保溫材料再展雄風提供了舞臺,企業應緊抓機遇。
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張杰介紹,制鞋業是聚氨酯材料應用大戶,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口鞋54.08億雙,產值190.6億美元,同比實現了雙增長。下半年國家還可能出臺新能源補貼政策、第二輪汽車下鄉等新政,將促進聚氨酯材料的大量使用。
自1937年聚氨酯發明至今,聚氨酯市場就以世界經濟GDP增速的1.5~2倍的速度增長;異氰酸酯原材料能拉動4倍于自身產值的下游產業。朱長春說:“如果到2016年,我國聚氨酯產值達3000多億元,那下游產業產值將超過12000億元。所以,各方要提振信心,齊心合力,排除險難,共創聚氨酯產業的美好明天?!?/span>
從全球范圍看,建筑能耗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30%。當前,我國更是全球Z大的建筑市場,建筑既是耗能大戶也是未來的節能“主戰場”。據了解,國內建筑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比例達29%以上,并且還在以每年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加。所以,推廣建筑節能勢在必行。
而大力推廣建筑節能,勢必會帶動聚氨酯硬泡產業的迅猛發展。(文章來源環球聚氨酯網)普華咨詢機構出臺的報告顯示,中國擁有世界上Z大的建筑市場,而目前中國新建筑中95% 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。根據城鄉住房建設部建筑節能具體目標,到2010年全國城鎮新建建筑實現節能50% ,到2020年北方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新建建筑實現節能65% 。國內硬泡在建筑領域保溫材料中應用比例在10%左右。目前全國每年新建房屋面積約20億平方米,其中城鎮約13億平方米。按5厘米厚度計算,每平方米節能建筑消耗約聚氨酯硬泡2公斤,若城鎮新建建筑中節能建筑占到60%,則年需聚氨酯硬泡15.6萬噸。400億平方米既有建筑,按照改造周期25年計算,改造率也按60%計算,年高能耗建筑改造需聚氨酯硬泡5.7萬噸。以上兩項合計,每年需硬泡21.3萬噸。如聚氨酯硬泡使用比例增加至20%,則每年的消耗量增加至42萬噸。
所以從中可以看出,未來聚氨酯硬泡行業發展可觀,為此,大部分硬泡組合料企業都一定的涉及,但是整體競爭較為激烈。也出現了一些魚目混雜的事情。
環球聚氨酯網的行業分析師表示,由于國內的建筑節能保溫行業起步較晚,整體行業成熟度較低,大型企業偏少,行業集中度較低。同時由于建筑保溫行業在中國屬于新興產業,各種行業制度不規范,導致了行業內企業良莠不齊,產品魚龍混雜。所以導致了整體行業較為競爭格局較為混亂。
不過,隨著發展,行業也將越來越規范,而一些魚龍混雜的產品勢必被淘汰。
環球聚氨酯網預測,今年,板材將消耗聚氨酯硬泡3.9萬噸;噴涂將消耗聚氨酯硬泡4.2萬噸;管道將消耗聚氨酯硬泡3萬噸;密封劑將消耗聚氨酯硬泡4.4萬噸。